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颠沛流离,生活极其艰难,所写诗歌也多是反映现实的民生苦难。但是在他长安求仕的早年时期,他的性格也像李白一样豪放,此时所写的《饮中八仙歌》幽默诙谐,旋律轻快,字里行间透出一股盛唐气象。
图片
唐玄宗天宝五载即746年前后,杜甫初至长安就跟汝阳王李琎交往频繁,并有游玩宴饮。杜甫将看到和听到的酒徒写成诗歌,不论王公贵族和布衣,充分表现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展现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像位精准的画师,诗歌以八仙为骨架,用精准的语言为每个人物捕捉具有代表性的瞬间,分别描绘出酒中八仙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的具体形象,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图片
贺知章资格最老,他的出场带着老顽童般的憨态。他自称四明狂客,本来就以旷达闻名。诗句里没有写他的官阶与文名,只聚焦于醉酒后的狼狈与天真。酒醉后骑马就像乘船那样摇晃,失足落井竟然没有受到惊吓,还在水底睡着了。
这种不合常理的画面,恰恰抓住了老人醉后的憨趣,没有丝毫窘迫,反倒透着一股通透的自在。杜甫或许见过这位老前辈醉后的模样,否则不可能把那份醉酒后的松弛写得如此真切。
接着上场的是汝阳王李琎,他是皇上唐玄宗的侄儿,醉态中带着贵胄的率真。他总是不慌不忙饮酒三斗以后才去朝见天子。路上与载酒的车辆相遇,那渗出的酒气馋得他直流口水,真后悔自己的封地没能在酒泉郡。
杜甫和李琎常有往来,诗歌中故意写出王爷身份与行为的反差,为的是消减贵族的矜持,突出凡人对美酒的本真渴望。这里流涎的生活化细节,让王爷从云端落到人间,变得更加亲民。
图片
左相李适之的形象则透着一股豪奢中的失意。费万钱和吸百川,用夸张的数字写尽他宴饮的气派。这位曾与李林甫抗争的宰相,或许只能在醉酒中来避贤,这既暗合他曾身居高位的气度,又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
在描写官员之后,笔锋转向文人雅士。崔宗之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举杯饮酒时,惯常的动作犹如玉树临风一般傲视着天穹。苏晋虽然还在佛前斋戒吃素,但是他饮起酒来就把佛门的清规戒律抛到了九霄云外。
八个酒神中最值得夸赞的当属李白。他性格豪放不羁,写诗与饮酒又是天赋的特长。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不是狂妄,而是盛唐文人精神的巅峰,是时代给予文人的底气。皇权虽重,却困不住一颗醉里的诗心。
张旭是草书的圣手,他的醉态则与艺术融为一体。 在等级森严的时代,敢于在王公面前免冠挥毫,本来就是对世俗礼法的超越。他挥毫落纸如云烟,仿佛那些奔涌的书法线条里,真有酒液在流淌。
图片
最后出场的布衣焦遂看似平凡,但五杯酒下肚后精神更为振奋,他高谈阔论,博古通今。这个平民形象的加入,让饮中八仙不再是权贵文人的专属,更像整个盛唐社会的缩影。无论身份高低,都能在酒中找到释放自我的空间。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群像的刻画。八位酒仙各有底色。贺知章的憨,汝阳王的真,李适之的豪,崔宗之的俊,苏晋的灵,李白的狂,张旭的痴,焦遂的智,每个人的醉态都是其性格的外在反映。
醉里乾坤大。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写的是酒,更是盛唐。只有在那个国力强盛、文化包容的时代,才能容得下王爷对酒流涎,诗人拒见天子,书法家在王公前脱帽,苏晋醉中逃禅。这些在后世看来逾矩的行为,在盛唐却成了个性的闪光。
图片
杜甫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诗作,风格大多沉郁顿挫,《饮中八仙歌》是个独特的存在。这首八仙歌运用歌行体的散淡自由,以酒为线索串联起八位盛唐名人,每个人物自成一章。风格幽默诙谐,明丽轻快,豪放之作表现出万千盛唐气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正好配资-国内配资官网-配资中国登录-查查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