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这一根植于泰山信仰与灵石崇拜的千年民俗符号,承载着“平安守护、美好安定”的朴素愿望,更蕴含着“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中华精神脊梁。为系统梳理其文化脉络,精准把握文创开发现状,探寻可持续的产业转化模式,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敢当会创”调研团队整合多专业力量,于7月12日至26日,分赴泰安、济南等多地的文化市场、博物馆、特色小镇、乡村田野,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展开立体化调研,以青春智慧助力泰山石敢当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溯文化之源
由15名成员组成的首批文化溯源分队于7月12日至19日就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现存形态等问题,至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石敢当小镇、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桑家庄村、泰山石敢当文博馆(泰山民俗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会展中心陈列室及岱庙等地展开实地调研。
7月12日,团队来到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与馆长进行了深度访谈,系统观摩了馆藏的泰山石敢当实物及拓片。馆长向团队成员详细解析了石敢当从原始灵石崇拜到民俗文化符号的身份演变历程,并对比展示了山东本地与江浙、闽南等地区石敢当形象的显著地域差异。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传统拓片制作技艺,切实感受到该工艺的流程与价值。
团队成员在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参观学习
7月13日,团队前往石敢当小镇展开调研。通过记录其碑林石刻的形制与纹饰,团队成员发现石敢当造型多样,规格、材质各有不同,是生生不息民间文化的独特写照。
团队成员系统记录碑林石刻的形制与纹饰
正好配资-国内配资官网-配资中国登录-查查看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